導語
陶藝,是中國傳統古老文化與現代藝術結合的藝術形式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。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,激發學生對傳統技藝的熱愛,陶冶學生的藝術情操及提高審美品位。西山學校開設了形塑陶藝社團,通過開展陶藝課程,讓學生在“玩”中感受快樂,感受中國傳統手工藝術的魅力!
形塑陶藝社
在西山學校社團教室的一塊不大的空間里,配置有一臺小型電窯,拉坯機、制泥機等一系列制陶機器。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創作,通過嗅覺感受泥土的芬芳,雙手觸摸泥土,拉近與泥土之間的距離,在感受泥性的過程中,也充分挖掘了孩子們的藝術潛質,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。
托爾斯泰說過:“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兒童的興趣。為了更大程度的激發孩子們對陶藝的學習興趣。陶藝教師通過制作演示從揉泥、搓泥條、盤筑等一系列的工序中向孩子們展示了陶藝的樂趣,鼓勵和引導孩子隨心所欲,大膽創想。
玩泥是孩子的天性,每個孩子都是玩泥的高手,他們對陶泥活動的喜愛程度不亞于任何一種玩具。陶泥的隨意捏揉,更容易激發孩子們的想象力。讓孩子們在揉、搓、捏、雕、刻、畫中,增強手眼協調的能力,從而讓學生塑造不同造型,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。
陶藝是一門需要耐心、需要細心、需要認真用心體會的課程。一件作品,需要花不少時間反復修改和制作,通過先塑型、到上釉、到燒制的過程,孩子們能在不斷地實踐過程中了解陶藝制作的規律,慢慢地學會細心和耐心,養成細致做事的習慣,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。
西山學!蛾P于要求兩校加快推進課堂改革相關工作的通知》中強調了合作學習的重要性。教師在踐行課改理念時,時刻牢記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,在不同想法的交織下碰撞出更完美的創想,創作出更富有奇思妙想的作品。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合作,學會處理個性和共性的關系。
自陶藝社開課以來,學校領導高度重視課程的進度和發展。不定時推門聽課,指導課程繼續發展的同時關注孩子的成長,鼓勵孩子的進步,極大地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。
小學部常務副校長方初東(上)、教務處主任黃瑞蘭關心學生學習情況
>>> 第一期部分作品賞析 <<<
>>> 更多作品盡請期待 <<<
陶藝是集繪畫、書法、雕塑、裝飾、人文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,精美絕倫的陶藝作品能啟迪學生去感受美、理解美、鑒賞美和表現美,在學習陶藝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。泥塑作品的直觀性、形象性是實施美育和提高審美情趣的有效途徑。陶藝教育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質,是美育的生動體現,對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也有著深遠的意義。西山學校也將繼續推進陶藝在校本課程上的開發,相信在未來的道路上,陶藝課程將成為西山學校又一教學亮點。
>>> 教師簡介 <<<
陶藝教師—張劍宇
本科畢業生,出生于世界瓷都德化,故而從小對陶藝有著深厚的情感,并伴隨至今。熟練掌握陶藝,油畫,素描,水粉等專業技能。大學畢業后一直從事美術教育系列鉆研,以獨特的視角帶領學生創作了眾多新穎,獨特的作品,所塑造的陶藝作品精美絕倫,體現陶藝的靈性,具有極強的感染力。
|敏而好學|獨具匠心|鑄新淘舊|
—END—
(圖文/溫青)